鍋爐供熱系統由太陽能輔熱型鍋爐、區域換熱站群控系統兩種不同應用控制方式,均由供熱智能控制總柜REAL—B/PC,內置G.REAL-B網絡化智能主控制器,通過系統數據采集,跟蹤供熱末端需求,經能效軟件分析運算,跟蹤調節系統設備能效,優化主機運行,提高供熱系統能源利用效率。
參考文獻:
《城鎮供熱管網設計標準》(CJJ/T34-2022)
《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》(GB50189-2015)
(一)換熱站供熱節能控制與管理系統
換熱站的原理是把一次網得到熱量,自動連續轉換為用戶需要的生活用水及采暖用水。即熱水(或蒸氣)從機組的一次側入口進入板式換熱器進行熱交換后,從機口一次側出口流出,二次側回水經過過濾器除去污垢后,通過二次側循環水泵進入板式換熱器進行熱交換,生產出與采暖、空調、地板采暖或生活用水等不同溫度的熱水,以滿足用戶的需求。
依據換熱站供暖面積、天氣歷史數據等建立供暖基礎需求模型,利用鍋爐熱效率、板換換熱效率、管網輸送效率建立控制模型,根據室外溫度實時情況和氣象局未來天氣變化,進行末端負荷追蹤,計算總熱量實時需求,實現以整體能耗最低運行工況為目標進行前饋調控。
根據室外氣象條件建立不同的供暖基礎需求模型,獲取實時室外溫度、典型用戶室內溫濕度、氣象局數據、一次二次管網參數,自動調節二次循環水流量,保證用戶側總熱量滿足末端需求,整個運行過程根據板換一次側和二次側供回水溫度情況,實時分析換熱器的換熱效率,保證換熱器在最佳效率區間運行。
(二)鍋爐供熱系統
鍋爐供熱系統由太陽能輔熱型鍋爐、區域換熱站群控系統兩種不同應用控制方式,均由供熱智能控制總柜REAL—B/PC,內置G.REAL-B網絡化智能主控制器,通過系統數據采集,跟蹤供熱末端需求,經能效軟件分析運算,跟蹤調節系統設備能效,優化主機運行,提高供熱系統能源利用效率。
為能源站增加氣候補償控制、分時分區控制,根據供暖面積(后期根據實際供暖面積調整)、天氣歷史數據、太陽輻射得熱情況等建立供暖基礎需求模型,然后根據鍋爐熱效率、換熱器換熱效率、管網輸送效率建立控制模型,暖通基礎需求模型根據室外溫度實時情況和氣象局未來天氣變化,進行末端負荷追蹤,計算總熱量實時需求,將鍋爐、一次循環泵、二次循環泵作為一個整體,進行整體能耗最優工況調節,減少供暖系統波動性,控制模型根據氣象預報,預測用戶負荷變化趨勢,實現以整體能耗最低運行工況為目標進行前饋調控。
1、一次測、二次測、流量自動調節,循環水泵能耗降低35%以上
2、板式換熱器效率實時監測,提高換熱效率15%以上
3、供熱負荷預測,換熱站運行能耗整體降低20%以上